杰说民航|一文解读国际航权新政,打破“一线一企”,航权之争谁将优先?
1,航旅圈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,获得授权后请查阅《转载须知》,未按要求转载视作侵权。
2,添加“hanglvquan”为好友,标注"航旅圈+身份",可加入航旅圈微信群
近日,民航局接连发布两份重磅文件,《国际航权资源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》(2018年39号文)《北京“一市两场”国际航权资源配置政策》(2018年40号文),引起行业普遍关注。【后台输入“一市两场”和“国际航权”,可以提取两份文件】
说是两份文件,其实就是一个事,国际航权如何分配,40号文可以看作是39号文适用新机场时的实施细则。在北京新机场建设的关键时期,东航南航不管情不情愿,均将以主基地公司身份进驻。身份是有了,实惠有没有?这是东南航的重要关切,同时,国航更加关切。
也正因为此,国际航权分配新政备受关注,征求意见稿在2017年8月便已发布,后汇(gè)总(dà)权(gōng)衡(sī)各(shù)方(cì)意(jiāo)见(fēng),经多次修订,终于在九个月后发布。
那么,国际航权新政到底说了啥,下面我来划重点!
打破“欧美航线一线一企”
南航海航如愿
在远程市场上,民航业内一直遵循“欧美航线一线一企”的潜规则。比如北京至纽约航线由国航包揽,其他中方航空公司无法参与竞争。这是在中国民航业还比较弱小的时候,民航局为鼓励国内航空公司“一致对外”,与国外同行竞争而出台的扶持政策,也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。但随着中国民航整体实力增强,我们在欧美航空市场上的份额均已反超外方。这一政策反而限制了竞争,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海航、南航、川航、厦航等国内航空公司向国际市场的加速扩张,同时由于缺少竞争,三大枢纽欧美航线旺季时票价居高不下。
新规将打破这一“地方保护主义”,但政策放开也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。比如,目前其他公司想进入北京纽约航线运营还需满足几个前提条件:
对于中外共飞航线,中方份额少于70%,且航线总运力每周超过14班(往返计一班);
对于中方独飞航线,自办法实施日(2018年10月1日)起,中方独家运营6年以上;
航线开辟三年以上,且近三年没有新增中方承运人
那么,10月1日办法实施之日,将有哪些远程航线放开准入呢?我拉了个清单,符合条件1、3的航线共有13条,按机场细分北京6条、上海7条,按航企细分国航5条、东航7条、海航2条、南航0条。但放开是放开,大部分的航线都已没有航班配额了,唯有民航局刚刚从法国那拿到了76班的增量配额(按年逐步增加)。所以,当下全国航企的目光都将集中在北京巴黎、上海巴黎航线上。 (旁白:想想当年南航拼尽全力将A380投入北京巴黎航线而不可得,不知此刻国航心里有没有一丝凉意?)
国际航权分配,谁的分高就给谁
咱们还是以北京-巴黎为例,国航份额不到70%,航线周班次又大于14班,局方允许新增承运人,碰巧还有剩余配额,东航南航海航等公司纷纷摩拳擦掌、举手示意。
假如局方确实要分,那这宝贵的名额到底给谁呢?
原来的分配办法并不是非常清晰,特别是几家航空公司争夺同一航权的时候,花落谁家最终由民航局决定。尽管民航局也有各种合理考虑,但分配过程确实也是一个“暗箱”,没法说得特别清楚。
而新规首次明确了航权分配的评分机制,按消费者利益、枢纽发展、航权使用效率、运行品质四个方面共16个指标打分。每项指标都有明确的计算公式,谁的分高航权就给谁,简直是童叟无欺。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。(旁白:是不是感觉和“时刻分配新政”的思路如出一辙?)
那么,这个航权分配评分到底怎么评呢?
简单来说,航线网络(40分),谁的存量大、班次多、网络全,谁能拿到的增量就多,向网络运力强的公司倾斜;枢纽发展(20分)。份额越大、中转比重高、枢纽定位高,航空公司的得分就越高,新机场航线送5分,向主基地航空公司倾斜;资源使用效率(20分)。航空公司的航权使用率越高、平均座位数越多、平均运输量越大,得分越高,向运营效率高的公司倾斜;运行品质(20分),安全纪录好、公司原因不正常率低、旅客投诉少的公司得分高,向安全服务好的航空公司倾斜。以上主要按归一化算法,指标最高者满分,指标最低者零分。
【指标算法与征求意见稿基本一致,详细解读的传送门:杰说民航|国际航权分配草案出台,北京新机场的南航东航可以洗洗睡了】
垄断打破,三大航约战“紫禁之巅”
新政对洲际市场有什么影响,咱们不说虚的,只讲干货。
1)洲际市场整体收益下滑,旅客能够买到更多特价机票。毕竟引入了竞争,提升了服务,降低了收益,增强了中国民航整体竞争力。
2)利好北京新机场,“双枢纽”条件成熟。由于北京新机场与首都机场视为同一航点,按原有“一线一企”政策,新机场的国际枢纽肯定是没戏;即使按“征求意见稿”中“新机场航点重叠率不超过30%”,“新的动力源”也将举步维艰。如今“正式稿”又迈进了一大步,取消了重叠率限制,两机场基本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,可以说是对新机场基地航空东航南航是最大利好。此外,长期以来三大航的利润排序,基本与三大枢纽城市排序一样(当然不能否认三大航在战略经营方向各有特点各有长处),所以我以前写三大航竞争主要靠“拼爹”,新机场的启用让东航南航能够认有钱“干爹”,这有可能长远地改变三大航的竞争格局。
3)利好南航东航海航(此外有排序),国航面临挑战。从办法来看,局方打破“一线一企”决心很大,独飞航线6年以上、共飞航线中方份额不足70%均允许新增承运人,打破是比较彻底的,实施是渐近的。近期来看,摆在盘子里的都是北京上海始发航线,国航自然首当其冲,但东航也不能置身事外,因为餐桌上上海的航线居然不比北京的少,只有南航海航“忍不住笑出了声”。好在眼下主要国家航权都没有“余粮”,新承运人的冲击还能延缓些时日。不过按照评分办法,首都航,河北航等“非主基地公司”在新机场还是只能飞飞三大航看不上的“垦荒航线”。
4)按打分规则,国航优先、北京优先。但南航东航海航们也别高兴得太早,尽管打破“一线一企”是巨大利好,但目前的打分规则清晰体现了大枢纽优先、网络型公司优先,集中资源打造世界枢纽的导向。比如大家都申请北京巴黎航权,按打分规则初步估算了下,东航大约可以拿到60分,南航差不多40分、海航在35分左右,但如果国航也来申请增量,可以拿到70分以上,配额说不定还是国航的!(旁白:惊喜不惊喜?)(分数具体是如何计算的,可以后台留言“打分”了解详情)再进一步,假设近期中国到法国新增7班额度,国航申请北京巴黎,东航申请上海巴黎,南航申请广州巴黎,按打分规则,最后航权一定是国航的北京巴黎。因此,远程航权分配,大型网络公司(国航)优先、大型枢纽(北京)优先,南航东航、上海广州要想超车,还需时日。洲际市场显现马太效应,强者更强。
5)二线洲际的扩张脚步可能放缓。近年来各大公司纷纷开辟二线洲际航线,二线洲际线的增速达三大枢纽增速的3倍左右。部分中型航空公司努力开辟主基地以外的洲际航线也引发关注,大家戏称“首都航空,青岛人民自己的航空公司”“天津航空,重庆人民自己的航空公司”。大量开辟洲际航线,一方面是中型公司和地方政府的发展诉求,另一方面也有抢占稀缺洲际航权的考虑,在“一线一企”政策下,把成都、重庆、杭州、西安、长沙、厦门、青岛这些二线城市的洲际航权占住,即使短期亏些钱,但都期望“好日子在后头”。如今政策放开,航空公司再开二线洲际就要先掂量掂量了。
最后不得不说,新办法虽然对数学成绩要求比较高,但客观清晰,自由裁量权少了,是一大进步。特别是在打破“先发垄断”的前提下,仍然较好体现了大枢纽优先、网络公司优先的导向,能够在照顾到航司公平和旅客利益的情况下,坚持鼓励打造全球航空枢纽,分寸拿捏并不容易。最重要的是,“征求意见稿”出炉时,各公司及公众对“新机场航权受限(航点重叠率不超30%)”、“远程航线新承运人准入门槛过高(中方独飞航线未放开)争议较多,我当时也写了一篇解读抱怨了这点。我们看到经多次讨论后,正式稿吸收了大家的意见,做了调整。征求意见稿是真心实意求意见,不是认认真真走过场。这点才是最令人高兴的吧。
新政发布,让我们更加期待三大航公平约战“紫禁之巅”!
对于国际航权分配新政,你怎么看?欢迎文末留言。
欲了解航权分配分数具体是如何计算的,以及国际航权分配和一市两场对更多航司的影响,可以后台(注意不是文末)留言“打分”。
欢迎投稿或加入我们:
阅读推荐:
1、刚刚,飞猪抛出OTM新概念,还邀航司派驻团队,背后是怎样一盘棋
3、对话 | 新西兰航空亚洲区总经理:目标群体是游客,为何卖得更好的是两舱(文末有福利)